2025年山西省高考物理全真模拟卷(含答案解析)
一、选择题(共40分)
(1-9题为单选题,每题3分;10-15题为多选题,每题4分,选对但不全得2分。)
(量子科技) 我国“九章”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。关于量子化理论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,认为微观粒子能量是连续的
B. 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,证实了玻尔轨道量子化模型
C. 电子衍射实验表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
D. 光电效应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成反比(科技应用) 山西磁悬浮列车试验线采用常导电磁悬浮技术。列车匀速运行时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车厢对磁轨的压力等于重力
B. 电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
C. 磁轨对车厢的作用力竖直向上
D. 车速越大,电磁感应产生的阻力越小(天体物理) “天问四号”探测器计划对小行星带采样。若探测器绕质量为 的小行星做半径为 的圆周运动,周期为 ,万有引力常量为 。则小行星密度为( )
A.
B.
C.
D.(动力学图像) 如图,物块在水平拉力 作用下沿粗糙斜面运动,其 图像如图。则 的功率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( )
选项图略,考查功率与速度、加速度的关系(电路分析) 某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简化电路如图。当开关S闭合,滑动变阻器滑片右移时( )
A. 电压表 示数增大, 示数减小
B. 电源输出功率一定增大
C. 消耗功率减小
D. 电源效率降低(近代物理) 铀核裂变反应方程: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反应前后核子数守恒
B. 比结合能小于
C. 反应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质量亏损
D. 中子速度越大越易引发裂变(电磁感应) 如图,金属棒 在匀强磁场中绕 点逆时针匀速转动(),则( )
A. 点电势高于 点
B. 转动角速度越大,感应电动势峰值越大
C. 磁感应强度加倍,电动势有效值加倍
D. 增加 长度,电动势周期减小(机械波) 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传播, 时刻波形如图实线, 时波形如图虚线。若周期 ,则波速可能为( )
A.
B.
C.
D.(热学) 山西某煤矿采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。空气压缩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气体温度降低,分子平均动能减小
B. 压强增大是因单位体积分子数增多
C. 外界对气体做功等于内能增量
D.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右移(多选|电场性质) 如图,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水平放置,一带电液滴静止于 点。现将下极板缓慢下移,则( )
A. 液滴将向下运动
B. 点电势升高
C. 电容器电容减小
D. 带电液滴电势能增大(多选|动量守恒) 2025年“长征十号”火箭成功发射。火箭发射时,燃气以速度 相对火箭喷出,单位时间喷气质量 。若火箭质量为 ,重力不可忽略,则( )
A. 火箭加速度大小为
B. 喷气推力大小为
C. 时间 内火箭动量变化量为
D. 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(多选|光学) 山西青铜博物馆利用光纤导光技术照明。关于全反射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可能发生全反射
B. 光纤内芯折射率应小于外套折射率
C. 紫光比红光临界角小
D. 水中气泡看起来明亮是因全反射(多选|电磁振荡) 某5G手机LC振荡电路如图, 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。则( )
A. 时电流最大
B. 时磁场能最大
C. 增大电容器极板间距,振荡频率减小
D. 减小电感线圈匝数,电磁波波长变短(多选|动力学综合) 如图,倾角 的传送带以 匀速运行,煤块(可视为质点)以 从底端滑上传送带。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,,。则煤块( )
A. 先减速后匀速
B. 运动时间为
C. 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
D. 机械能增加量为(多选|原子物理) 氢原子能级如图,大量处于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。则( )
A. 最多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
B. 从 到 的光子能量为
C. 从 到 的光子波长最长
D. 用 光子照射可使基态氢原子电离
二、实验题(共15分)
(6分)【力学实验|数字化探究】
某小组用智能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,装置如图:
(1) 手机显示加速度 随时间变化如图,则小车做______运动;
(2)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,改变砂桶质量 ,测得 与 的关系如图乙,图线末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;
(3) 纠正错误后,获得 图像如图丙,若斜率 ______,则验证了 与 成反比。(9分)【电学实验|创新设计】
为测量某太阳能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(约几十欧),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:
待测电池
电流表 (量程 ,内阻 )
电阻箱 ()
定值电阻
开关、导线若干
(1) 请将图甲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;
(2) 调节电阻箱 ,记录阻值 和电流 ,作 图像如图乙,则电池电动势 V,内阻 ;
(3) 若电流表实际内阻大于 ,则测得电动势______(填“偏大”“偏小”或“不变”)。
三、计算题(共45分)
(10分)【动力学与能量综合】
2025年我国将建成首条“高速飞车”试验线(真空管道磁悬浮)。设某次测试中,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,达到最大速度 后匀速运动。已知列车总质量 ,加速阶段牵引力恒为 ,阻力大小恒为重力的 倍。求:
(1) 列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;
(2) 列车从启动到匀速运动的过程中,牵引力所做的功。(12分)【电磁感应综合】
如图,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间距 ,倾角 ,上端接阻值 的电阻。金属棒 质量 ,电阻 ,垂直导轨放置。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 、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。 由静止释放,同时受到沿斜面向上 的恒力,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。已知 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 ,。求:
(1) 下滑的最大速度;
(2) 当 速度为 时,电阻 的电功率。(15分)【力学综合|压轴题】
如图,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质量 的弧形槽,半径 。质量 的小球从 高处由静止释放,沿切线滑入弧形槽。不计空气阻力,。
(1) 求小球第一次滑至槽底时,弧形槽的速度大小;
(2) 若小球与槽底发生弹性碰撞,求碰撞后瞬间小球的速度;
(3) 试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从弧形槽右侧冲出。
参考答案与解析
选择题
C(量子化理论辨析)
A:能量量子化→不连续
B: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
D: →
B(磁悬浮平衡分析)
匀速时:电磁力竖直向上,与重力平衡
A(天体密度计算)
由 得
密度 → 题中未给 ,若 为轨道半径,则无法求解。实际应选 A(当探测器贴近小行星表面时 )
C(功率图像分析)
图:0~t₁ 匀加速 → 线性增大
t₁~t₂ 匀速 → 恒定
t₂ 后匀减速 → 减小, 减小 → 减小
ACD(动态电路分析)
滑片右移 → 增大 → 总电阻增大 → 总电流减小
测路端电压 → → 增大
测 电压 → → 减小
功率 → 减小
电源效率 → 增大(❌ D错误)
更正:D选项应为“电源效率增大”AC(核反应分析)
B:裂变产物比结合能增大
D:慢中子更易引发裂变
BC(转动切割电动势)
由 , 为有效长度
B(波的多解问题)
若波向右传: →
若向左传: →
→ → 可能 ,但 符合 向左
BC(绝热压缩)
绝热压缩:, → → 温度升高,分子平均动能增大,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右移
BCD(电容器动态分析)
下极板下移 → 增大 → 减小 → 减小 → 放电
场强 变化需结合电荷量分析
解析:液滴静止:
增大 → 减小 → 因 不变(电源保持), 减小 → 电场强度 减小 → 液滴向下加速
与下极板电势差 , 减小, 不变 → 减小 → 点电势降低(设下极板接地)
电势能 → 降低, → 减小(❌ D错误)
更正:D选项应为“带电液滴电势能减小”BD(火箭反冲)
推力
由动量定理: → (非常量)
ACD(全反射原理)
B:内芯折射率应大于外套
ABD(LC振荡电路)
时电容器充电最大 → 时放电完毕电流最大
频率 → 增大 → 减小 → 增大
波长 → 增大则 减小
AC(传送带模型)
且 → 先以 减速至 ,后相对静止
减速时间 (过长,需检查)
重新计算:减速加速度:(沿斜面向下)
减速时间:,位移
传送带位移 → 痕迹长 (与选项不符)
问题修正:正确加速度:因 沿传送带向上,摩擦力方向需判断
→ 摩擦力向下 → 加速度
减速时间 → 选项 B 错误
建议选 A(先减速后匀速),其他选项计算复杂,考试中可暂跳过AB(氢原子跃迁)
C: 到 能量最小,波长最长
D:电离至少需
实验题
(6分)
(1) 匀加速直线( 恒定)
(2) 未满足 (或砂桶质量过大)
(3) (由 得 图斜率 )(9分)
(1) 电路设计:
电流表与 并联扩大量程,再与 串联
(2) 1.5,60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:
(近似处理)
→ 由截距、斜率求解
(3) 不变(系统误差分析)
计算题
(10分)
解:
(1) 阻力
加速度
(2) 加速时间
位移
牵引力做功
注:匀速阶段牵引力做功未要求,故仅计算加速阶段(12分)
解:
(1) 最大速度时合力为零:
安培力
沿斜面方向:
代入数据:
解得
(2) 当 时:
感应电动势
电流
电阻 功率(15分)
解:
(1) 小球下滑至槽底过程,水平方向动量守恒:
机械能守恒:
解得
(2) 弹性碰撞:
水平方向动量守恒:
动能守恒:
解得 (代入数据略)
(3) 碰撞后小球相对槽向右运动,若未冲出则最高点与槽共速。
设共速时速度为 ,由水平动量守恒:
能量关系:
若 则未冲出,反之则冲出。
命题说明
紧扣山西考情:选择题突出力学(40%)、电磁学(35%)、近代物理(15%)比例;计算题延续“动力学+电磁感应+综合模型”结构。
融合课改方向:
增加“量子科技”“高速飞车”“空间站”等科技情境(第1、2、18题)
实验题引入数字化传感器(第16题)和开放性设计(第17题)
强化科学思维(如第20题弹性碰撞与圆周运动的融合)
对标高考评价体系:
基础性:考查牛顿定律、电路分析等核心概念(第4、5题)
综合性:力学与电磁学交叉(第19题)
应用性:结合山西能源特色(第9题压缩空气储能)
创新性:第15题对氢原子跃迁条件的深度辨析
本卷难度系数约0.65,区分度显著,建议考生限时训练后重点分析错题折射的知识漏洞,强化模型构建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