焕阳教育

SEARCH

关于焕阳

我们是一家综合性的教育服务机构,以专业、专注、热情的态度为广大学子和职场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。
主营业务:提升学历、高考志愿填报辅导、初高中生涯规划、高职单招培训、及资格证培训等。

您也可通过下列途径与我们取得联系:

地 址: 太原市小店区北营街道光明东街万科北营社区

手 机: 134-5386-0544

邮 箱: wenxuyang@huanyangwl.com

快速提交您的需求 ↓

2025年山西省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(含答案解析)

更新时间:2025-05-30
查看:20


第Ⅰ卷 选择题(共45分)

一、选择题(本题共1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45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。)

(核心素养:区域认知)

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盖面积持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( )

A. 臭氧层破坏

B. 温室气体排放

C. 太阳活动增强

D. 大气环流异常

答案:B

解析:温室气体(如CO₂)吸收地面辐射,增强温室效应,导致全球气温升高,冰川融化加速。

(核心素养:综合思维)

下列区域中,最可能形成“城市热岛效应”的是( )

A. 高原山区

B. 沿海平原

C. 沙漠绿洲

D. 湿地湖泊

答案:B

解析:沿海平原城市密集,人工热源集中,地表反射率低,易形成热岛效应。

(核心素养:地理实践力)

某地推广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,其核心优势是( )

A.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

B. 减少农业灌溉用水

C. 降低能源运输成本

D. 增加粮食产量

答案:A

解析:光伏板与农作物立体种植,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。

(核心素养:人地协调观)

黄河下游“地上悬河”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( )

A. 上游植被破坏

B. 中游水土流失

C. 下游泥沙淤积

(核心素养:综合思维)

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核心矛盾是( )

A.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

B. 城市化与耕地保护

C. 工业化与生态修复

D. 航运开发与水土保持

答案:A

解析:水电站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冲突。

(核心素养:地理实践力)

某地实施“智慧农业”系统,其核心功能是( )

A. 实时监测土壤湿度

B. 机械化耕作

C. 人工授粉

D. 化学防治病虫害

答案:A

解析: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,优化灌溉管理。

(核心素养:人地协调观)

下列措施中,最有助于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是( )

A. 推广新能源汽车

B. 发展高耗能产业

C. 增加化石能源消费

D. 减少森林覆盖率

答案:A

解析:新能源汽车减少碳排放,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。

(核心素养:综合思维)

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核心矛盾是( )

A.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

B. 城市化与耕地保护

C. 工业化与生态修复

D. 航运开发与水土保持

答案:A

解析:水电站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冲突。

(核心素养:区域认知)

下列区域中,最可能形成“季风气候”的是( )

A. 北美中部

B. 东南亚

C. 西欧

D. 南极洲

答案:B

解析:东南亚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,海陆热力差异显著,形成季风气候。

(核心素养:地理实践力)

某地实施“生态移民”政策,其主要目的是( )

A. 保护脆弱生态环境

B. 促进人口增长

C. 增加耕地面积

D. 推动工业化进程

答案:A

解析:生态移民通过减少人类活动,保护生态脆弱区。

第Ⅱ卷 非选择题(共55分)

二、非选择题(本题共4小题,共55分)

(15分)

(核心素养:区域认知、综合思维)

材料一: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盖面积持续缩小(图略)。

材料二:北极航道开发对国际航运的影响。

问题:

(1)分析北极冰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。(6分)

(2)说明北极航道开发对全球贸易的潜在影响。(9分)

答案:

(1)原因:温室气体排放增加,全球气温升高,冰川融化加速。

(2)影响:缩短亚欧航程,降低运输成本;促进北极地区资源开发;可能引发航道管理争议。

(12分)

(核心素养:人地协调观、地理实践力)

材料:某城市推广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实施透水路面、雨水花园等工程。

问题:

(1)列举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。(6分)

(2)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。(6分)

答案:

(1)措施:透水路面、雨水花园、蓄水池建设等。

(2)影响:减少内涝,改善水质,提升生物多样性。

(14分)

(核心素养:综合思维、区域认知)

材料一:长江经济带分布图(略)。

材料二: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效果。

问题:

(1)说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生态意义。(6分)

(2)提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协同发展的建议。(8分)

答案:

(1)意义:恢复鱼类资源,改善水生生态系统。

(2)建议:加强污染治理,推广绿色产业,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。

(14分)

(核心素养:人地协调观、地理实践力)

材料:某地依托“冷凉经济”发展高原蔬菜种植,成为全国重要产区。

问题:

(1)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地发展冷凉农业的优势。(6分)

(2)提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。(8分)

答案:

(1)优势:夏季凉爽,昼夜温差大,病虫害少,土壤肥沃。

(2)措施:推广节水灌溉,加强品牌建设,发展深加工产业链。

命题思路与特点

紧扣新课标要求:覆盖“区域认知”“综合思维”等核心素养,融入“双碳目标”“智慧农业”等时代热点。

全国性与区域性结合:兼顾全国通用考点(如气候变化、区域发展战略)与地方特色案例(如长江经济带、北极航道)。

能力导向:注重分析地理过程(如冰川退缩原因)、评价措施(如禁渔政策)及提出对策(如农业可持续发展)。

情境化命题:通过生产情境(如冷凉农业)、生活情境(如海绵城市)考查实际问题解决能力。

备考建议:

强化核心素养训练:重点突破“区域认知”与“综合思维”,结合案例分析提升逻辑推理能力。

关注时代热点:如“双碳目标”“乡村振兴”“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”等政策导向内容。

注重图表分析:加强地图、统计图表的判读训练,提升信息提取能力。


QQ客服 电话咨询